今年以来,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708)旗下门店(以下简称“家家悦”)因屡次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多次登上市场监管部门“黑榜”。
近日,山东威海、莱州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披露的两起食品安全违法事件中,家家悦超市供货来源出现“幽灵”供应商,再次将这家连锁商超推向舆论焦点。
从添加剂超标到“幽灵”供应商供货

威海市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9日发布的通告显示,家家悦威海羊亭店销售的标称由商丘琛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黑锅巴,苋菜红项目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该门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信用中国”网站7月17日截图。
更受关注的是莱州市市场监管局6月30日公布的一份处罚决定书:家家悦莱州五店销售的菜豆及辣椒均检出噻虫胺(一种杀虫剂)残留超标。其中,从供应商葛安玲处购入的菜豆,噻虫胺实测值为0.016mg/kg,对应标准指标为≤0.001mg/kg;而从“无名供应商”处购入的辣椒,噻虫胺实测值为0.14mg/kg,对应标准指标为≤0.005mg/kg。
当记者就上述“标准指标”向莱州市市场监管局核实时,工作人员表示,处罚决定书中的标准指标存在笔误,正确标准应为菜豆中噻虫胺≤0.01mg/kg、辣椒中噻虫胺≤0.05mg/kg,该局已向相关部门提交数据更改申请。
该局工作人员同时说明,尽管处罚决定书出现笔误,但实测值无误,家家悦莱州五店销售的菜豆及辣椒噻虫胺检验结论仍为农残超标。
记者还了解到,家家悦莱州五店向执法人员提供的辣椒供货商营业执照及合格证明材料,经协查被供货商否认。该超市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无法如实说明辣椒的真实进货来源,导致农残超标的蔬菜进入超市并售罄。目前,执法部门已立案,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涉事企业处以1万元罚款。
此前,家家悦集团总部食品安全总监孙文波称,家家悦超市销售的农产品有合作基地,采摘时会做一次检测,配送到大仓后再做一次检测,所有产品进入家家悦超市前都会经过企业自检及第三方机构检测。
但此次处罚情况显示,其进货查验流程与其宣称的“多道检测环节”严重不符,甚至存在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这或许正是其频繁被监管部门通报处罚的重要原因。
企业监管漏洞:从单店问题到体系隐忧
此前市场监管局官员分析称,家家悦现行供应商准入制度存在明显监管漏洞。涉事门店在未核实供货商资质的情况下采购问题产品,进货查验流程形同虚设,甚至向执法人员提供虚假资料,反映出企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漠视。
记者梳理发现,仅2024年山东省内家家悦超市门店就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处罚十余次,农残问题尤为突出。
消费者投诉也印证了问题的普遍性。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显示,2025年以来,家家悦关联门店新增数百起投诉,涉及“生鲜变质”“包装食品霉变”等问题,与监管通报的农残、污染物超标、添加剂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情况相互呼应。
另一消费维权渠道同样反映类似情况:新浪旗下“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家家悦超市的投诉涉及“售卖过期食品”“变质水果上架销售”“过期饮料问题无人处理”等,相关投诉量持续累积。

图为家家悦超市门头。
公开资料显示,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总部位于山东威海,2016年上市,目前拥有上千家门店,网络覆盖山东、北京、河北、内蒙古、江苏、安徽等地。
针对频繁被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记者多次致电家家悦集团总部,就问题产品追回等相关问题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业内人士认为,当零售网络规模化扩张至千店级别,如何确保物流配送、终端质检等各环节标准统一,不仅是家家悦亟待解决的管理课题,也是整个连锁零售行业需要正视的规范命题。
原标题:《家家悦超市屡曝食品安全问题 供货来源现“幽灵”供应商》
转载请注明来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山东家家悦超市屡曝食品安全问题,供货来源现“幽灵”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