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端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寒流,而加拿大鹅(Canada Goose)的控股股东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正悄然考虑抽身离去。
据知情人士消息,贝恩资本正考虑出售其持有的加拿大鹅部分或全部股份,并已开始评估潜在买家的初步兴趣。这家私募巨头自2013年收购加拿大鹅控股权、2017年主导其上市以来,已陪伴品牌走过近12年历程。
截至2025年3月底,贝恩资本持有60.5%的多重投票权股份(MVS)。由于这类股票每股拥有10票投票权(是普通股的10倍),贝恩资本实际掌控着公司55.5%的总投票权。
市场反应迅速——消息传出后,加拿大鹅股价单日上涨2.13%至12.93美元/股。但这一价格背后,公司市值已从巅峰期的78亿美元缩水至13.6亿美元左右,蒸发超过64亿美元。
贝恩资本退场:一场酝酿已久的资本撤退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周期通常在5-10年之间。而贝恩资本自2013年收购加拿大鹅控股权至今已近12年,远超行业平均持有周期。
这种“超长陪跑”在私募界实属罕见。贝恩资本成功推动了加拿大鹅的国际化扩张和2017年双重上市(纽约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GOOS”),公司估值从收购到上市实现了约7倍增长,已是相当成功的投资案例。
选择此时退场,是专业资本对市场风向的敏锐判断。
尽管加拿大鹅股价较2021年历史高点下跌超60%,但2025年开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1.27%。其市盈率仍达28倍,高于盟可睐(Moncler)的23倍,估值溢价依然存在。
贝恩资本的退出决策背后,是对品牌未来增长预期的理性预判。奢侈品行业分析师Lucas Wang指出:“当股东在寒冬来临前抛售羽绒服股票,本身就是最明确的预警信号”。在消费市场环境变迁和自身战略调整的双重考量下,锁定收益成为贝恩资本的理性选择。
全球奢侈品行业正经历显著降温。法国巴黎银行最新研究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奢侈品行业加权有机销售额预计同比下跌3%,较第一季度1%的跌幅进一步恶化。贝恩资本可能正将重心转向更具爆发性增长潜力的领域,如科技、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
加拿大鹅的困局:内外交错的增长迷雾
表面上看,加拿大鹅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业绩似乎稳健:营收13.4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9480万美元,在整体消费环境承压的背景下保持增长。然而这组数据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忧的趋势:
营收增速呈现断崖式下滑。2022至2024财年,加拿大鹅的销售额同比增幅分别为21.54%、10.84%和9.6%,而2025财年直接跌至1.1%。
曾经的增长引擎——中国市场也开始显露疲态。2024财年,大中华区以4.22亿加元销售额首次超越美加本土,成为加拿大鹅全球第一大市场。但2025财年,该区域收入仅微增1%至4.27亿加元(按固定汇率计甚至下滑1.7%),与2024财年47%的同比增幅形成刺眼对比。
中国市场战略的摇摆不定在人事变动中可见一斑。2025年6月,加拿大鹅任命谢霖(Celine Xie)为中国区总裁,这是自2022年以来第三次更换中国区掌舵人。谢霖此前在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有超过15年经验,她的任命被解读为品牌试图强化零售和电商运营能力。
更深层次的挑战来自行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气候变暖正颠覆羽绒服品类的需求根基。2023年成为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北美暖冬导致羽绒服销售季缩短六周。气象组织预测2024年极可能再破高温纪录。当巴黎冬季气温突破15℃时,标价万元以上的极地远征派克大衣彻底沦为衣柜摆设。
环保浪潮也在撕裂品牌光环。加拿大鹅曾引以为傲的郊狼毛饰边,在动物保护组织PETA的持续抗议下已成负资产。尽管推出“纯素”系列试图转型,但67%的Z世代消费者认为其环保行动“缺乏诚意”。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日趋白热化。高端市场有盟可睐通过设计师联名和限量策略持续巩固地位;中端市场则面临lululemon、优衣库等品牌以三分之一价格提供相似保暖性能产品的“平替绞杀”。波司登等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更在挤压加拿大鹅的生存空间,这些品牌依托本土市场洞察和强大供应链,成功实现高端化转型。
前路何在?转型挑战与行业变局
面对困局,加拿大鹅的管理层并非毫无作为。公司正尝试多线突围:推出超薄羽绒系列进军春秋市场;收购运动鞋企Baffin拓展户外场景;收缩北美郊区低效店铺,聚焦核心商圈。
2026财年的规划显示,公司将继续扩大产品四季化策略,为现有品类注入更多新颖元素,通过增加服装产品线增强全年适用性。
这些举措在华尔街看来仍不足以解渴。尤其当与主要竞争对手盟可睐相比,加拿大鹅的战略差异更加明显:盟可睐已建立起双轮驱动结构应对行业周期性挑战——除主品牌外,2020年收购的Stone Island提供第二增长曲线。盟可睐品牌本身则积极拥抱时尚领域,与Rick Owens、Sacai、Thom Browne等设计师品牌联名合作,将营销触角延伸至设计、娱乐、音乐甚至体育领域。
相比之下,加拿大鹅依然主打产品功能性,设计未能跟上时尚潮流。2025财年非派克大衣品类营收占比虽提升至46%,但产品时尚度不足的短板仍未解决。
贝恩资本的潜在退出,可能成为行业整合的催化剂。投行Jefferies分析师Randal Konik指出:“私募基金持有品牌超过十年本就罕见,贝恩的退出更像是承认:加拿大鹅的奢侈品化故事已讲到尽头”。
对于可能的接盘者,市场存在多种猜测。奢侈品牌巨头LVMH、开云集团等可能将其视为扩充户外品类的目标;专注户外领域的VF集团等战略投资者也可能考虑收购,以寻求协同效应。若财务投资者接手,加拿大鹅可能面临更激进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改革。
无论何种情况,新股东的进入都可能加速加拿大鹅在战略方向、运营效率或市场策略上的变革。
贝恩资本拟出售加拿大鹅股份,远非一次简单的财务退出。它标志着私募资本对高端功能性服饰“黄金投资期”的看法发生转变,也揭示了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后面临的现实挑战:增长放缓、竞争加剧、转型压力。
加拿大鹅的未来将取决于能否成功应对可持续性要求、数字化浪潮和新兴竞争者的冲击。在一个越来越暖的世界里,品牌需要重新回答那个根本问题:人们是否还需要一件万元级的“抗极寒”符号?
资本的选择已为这个问题投下沉重一票。而整个高端功能性服饰行业,也将随着这一标志性事件加速进入整合与深度洗牌的新阶段。当寒冬真正来临时,加拿大鹅需要证明自己的羽翼依然足够温暖,足以抵御资本与市场的双重风雪。
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加拿大鹅或被出售 贝恩资本12年投资面临退场》